背新概念有兩種背法,一種用蠻力,一種用巧力,蠻力未必不如巧力,兩種辦法殊途同歸。所謂蠻力,就是把新二或新三拿來,,不查單詞,不管語法,不求理解,囫圇吞棗,死記硬背,這樣背到一定遍數(shù)后,豁然開朗,除一些極細小精微處仍未理解,基本的英語知識和良好的語感都有了。還有一種是巧力,就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去背,先查單詞,再過課文,任何不理解處,查字典或問老師,務必弄清楚,在這個基礎上再去背,所需的遍數(shù)會少一些,但仍然要二、三十遍。
蠻力: 背背背背背背……理解
巧力: 查字典,問老師……準理解……背背背……理解
第一種背后的理論基礎就是中國古人說的“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我自己就是這樣背的,一遍一遍,每一遍都會有新的領悟。它的好處是比較省心,不用查字典,只管扯著喉嚨背,腦子也不用想(這里指剛剛背的時候,背到一定時候,文中的意思逐漸顯現(xiàn)時,自然會情不自禁的去想),慢慢的語感會越來越好,所背的單詞,句子也漸漸可以使用。
如果想達到同樣的理解程度,用巧力背所需的遍數(shù)會少一些,但剛開始比較難,很難想象一個英語很糟糕的同學,能夠靜下心來,一個個單詞,一個個語法點去查去問,從頭到尾的去過一本書。一般來說都是有個老師給他講解并督促他完成對全書的理解,但在這個基礎上去背,確實可以省點時間。
我的意見是,如果自己自學,推薦用第一種,好入手,不用想,只管讀去,只管背去,一般來說40遍就會理解個70%,80%,英語就會有大飛躍。
如果身邊有老師指導,可以用第二種,先徹底的理解了,再去背,這時候,背個20遍就可以達到相似的理解度。為什么會省點時間?因為一個是純靠自力,一個是靠自力+他力。
有同學問了,你說20遍,40遍(以前俞老師提過200遍和1000遍),具體怎么操作? 是先把一篇文章背40遍,再背第二篇,還是先把整本書背一遍,然后在回頭進行第二遍?我在這里還是推薦豐子愷的22遍讀書法。
豐子愷青年時師從李叔同,先學的是日語,翻譯了源氏物語,再學英語,翻譯了大量西方音樂理論,美術理論作品。學俄語時,已經(jīng)53歲了。先用一本《俄語一月通》。這種速成的書同學們不會陌生,外文書店里多的很,我大學剛畢業(yè)就為了進日資企業(yè)買過一本無師自通日本語,學了三天學的倒胃,就放棄了。但豐子愷花了大約三個月的時間去通這本一月通,然后就在一本字典的幫助下,開始閱讀《戰(zhàn)爭與和平》,全書9個月讀完。他把全書分成幾百份,第一天他把第1份讀10遍,在第一份的空白處,寫下一個言字,旁邊寫一個士字;第二天把第二份同樣讀10遍,再把每一份復習五遍,在士字下加寫一個四字;第三天把第三份讀10遍,第二份復習5遍,第一份溫5遍,在四字寫下目字;第四天把第四份讀10遍,復習第二、三份各5遍,同時把第一份復習2遍結束,即完成繁體讀字的最后兩撇。這樣一天天反復讀下去,終于在每1份下面都寫上一個完整的繁體讀字。所以9個月內(nèi)他把戰(zhàn)爭與和平讀了22遍,而且像這樣4天式循環(huán)讀22遍,由于符合記憶規(guī)律,比普通的從頭至尾讀22遍收獲更大。
第一天,背第一課10遍。
第二天,背第二課10遍,復習第一課5遍。
第三天,背第三課10遍,復習第二課5遍。復習第一課5遍。
第四天,背第四課10遍,復習第三課5遍,復習第二課5遍。復習第一課2遍。
第五天,背第五課10遍,復習第四課5遍,復習第三課5遍。復習第二課2遍。
……
第六十天,背第六十課10遍,復習第59課5遍,復習第58課5遍。復習第57課2遍。
以上,每天2個半小時左右。
第六十一天,復習第一單元20課。
第六十二、三天,復習第二單元20課。
第六十四、五、六天,復習第三單元20課。
再加上當中可能出現(xiàn)的意外,多算10天吧。七十五天可以把新三背到“不忘”的程度。英文會有一個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