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教學實例,探討如何通過設置情境,促進高中生英語讀寫能力協(xié)同發(fā)展,具體教學策略包括:為“讀寫對接”巧設情境,以讀助寫;為“寫中回讀”巧設情境,以寫促讀;為“遷移創(chuàng)新”巧設情境,讀寫協(xié)同,促思維發(fā)展。實踐證明,情境能夠使讀寫活動有效結合,促進學生的讀寫能力協(xié)同發(fā)展。
關鍵詞:情境;讀寫能力;協(xié)同發(fā)展
有效的閱讀教學可以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有效的寫作任務同樣也可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以讀促寫、讀寫并進的理念已是學界共識。
讀寫結合是語言輸入與輸出協(xié)同發(fā)展的語言學習活動。只有保證有效的語言輸入,才能產出具有語用效用的高效度文本(王初明,2011)。語言習得中的協(xié)同效應是指所產出的語言與所理解的語言趨于一致,語言輸出向語言輸入看齊,由低向高拉平,縮小差距。外語學習效率的高低取決于語言理解和產出結合的緊密程度,兩者結合產生協(xié)同效應。理解和產出結合得越緊密,協(xié)同效應越強(王初明,2012)。
筆者在多年的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學生在閱讀環(huán)節(jié)輸入的知識與形成的能力很難成功遷移到寫作中,即讀寫脫節(jié)現象嚴重。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出現偏差,將“讀”與“寫”置于分離狀態(tài),沒有將二者有效融合,致使讀寫教學低效,而導致低效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情境的缺失。
創(chuàng)設情境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以教學目的和教學需要為指引,用教學語言將學生帶入與書本內容相適應的場景與氛圍中(林蕓芳,2015)。語言的使用都是在情境中發(fā)生和發(fā)展的。為了使學生感知學習和使用英語的真實感、現實感和需求感,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貼近他們生活經驗的情境(王薔,2016)。
為了解決“讀寫結合難”的問題,根據“讀寫結合理論”的研究,并充分發(fā)揮情境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嘗試通過深入研讀閱讀文本,巧設情境,布置寫作任務,促進學生讀寫能力協(xié)同發(fā)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美國學者德爾文在Reading is Writing一文中指出,教材里的閱讀文章是寫作素材的集散地,是語言現象的展示廳,是語法規(guī)則的剖析室,是文章體裁的示范本(藍利霞,2018)。英語教材是英語課程資源的核心部分。教師應該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實現教材功能最大化。
筆者以北師大版高中《英語》選修8 Unit 24 Lesson 1 Spend, Spend, Spend為例,具體說明教師如何通過文本分析,發(fā)掘閱讀文本與讀后寫作輸出任務的對接點,通過巧妙設置情境,力求達到讀寫結合,以讀助寫,以寫促讀。
此篇閱讀文本是在“人與社會”單元主題語境下,探討“過度消費”這一社會現象的議論文。作者首先提出,當今社會人們深陷“消費圈”;接著通過舉例的方式,討論了“過度消費”造成的結果,并給出解決辦法和建議。授課對象為高二學生。處于青春期階段的高中生群體中存在追求名牌、喜歡攀比的現象,導致一些學生形成不合理的消費觀,而這會給他們的父母造成困擾,對其生活和學習也有很大影響。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給予學生積極、正確的引導。該文本討論的社會現象與當今社會中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在內容和語言上可為學生讀后輸出活動提供支持。
1.基于語篇,設置情境
為了更好地創(chuàng)設真實的問題語境,教師首先聯系生活實際,用學生Rebecca的例子引出話題,以期學生在閱讀前迅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激發(fā)他們對閱讀的熱情;接著,教師巧妙引出Rebecca的一封信,把學生帶入真實情境,呈現“作為Rebecca的朋友Li Hua,需要給好友回信”的具體任務(見圖1)。
2.結合情境,深度閱讀
基于讀前的情境設置,學生帶著具體任務進入讀中環(huán)節(jié),梳理文本論述邏輯,深入理解文本內涵。
(1)首先進行個體閱讀;
(2)通過小組合作完成思維導圖的方式梳理文本信息,把握作者論述邏輯;
(3)展示思維導圖,深入解讀作者觀點,深度理解文本內涵。
全班同學基于文本共同探討“過度消費”可能造成的問題,在對作者的觀點深度解讀的基礎上,表達和建構自己對這個問題的認識。
展示過程顯然是本節(jié)課最大的亮點和難點。與其說是展示,不如說是教師和學生在此問題上觀點的碰撞。教師基于文本以及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通過不停追問推動學生對問題由表及里地進行剖析,讓學生由文本表層信息的理解推及對文本內涵的深度挖掘和思考,同時聯系生活實際對與自己相關的問題進行聯想,滲透更加健康正確的消費理念。
3. 回歸情境,遷移創(chuàng)新
(1)回歸閱讀前設置的情境,思考如何解決中學生生活中“過度消費”的問題,為Rebecca提出建議。此時教師建議學生重點關注“消費圈”帶來的影響和危害,以及作者為這個群體提出建議的內容和所用語言,引導學生用文本中的語言提出自己的建議,為之后的讀后活動作好語言鋪墊。
(2)基于任務情境,梳理輸出邏輯:安慰她(其實這個問題很普遍),告訴她可能的結果(此問題可能產生嚴重結果);給她提一些建議(存在解決辦法)。
(3)布置讀后任務:完成給Rebecca的一封回信。基于閱讀的文本,學生開始進行讀后輸出的寫作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要基于閱讀文本的主題語境,結合新的情境,進一步遷移創(chuàng)新。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必須設身處地以Li Hua的身份思考如何給好朋友Rebecca回信,解決她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4. 評價、分享寫作成果
基于任務情境中的三個要點:comfort her; tell her the possible results of overspending; give her some suggestions,教師在課上將學生作品中合理和巧妙遷移閱讀文本的內容部分進行展示,由學生互相反饋,評價和分享(注:斜體加黑部分為學生借鑒文本中的內容和語言)。例如:
(1)安慰(遷移閱讀文本中該現象的普遍性)
●Youve told me about your concerns about being a shopaholic. In fact, most of the peopl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just like you, are trapped in a spending circle, which causes earning and spending to go round and round. Dont worry too much, and Im going to help you out of the problem.
(2)后果(遷移閱讀文本中該現象造成的后果)
●You said you gained a sense of satisfaction in buying things, but actually whats the final result of that? Not increased happiness, but stress and less free time to be yourself and enjoy being with your friends and family.
(3)建議(遷移閱讀文本中作者的個人建議,并根據個人生活經驗合理添加細節(jié)支撐)
●Sounds terrible, isnt it? No worry. There are ways to change it. Above all, you ought to visit the shops less and worry less about your image. Whats more, you should make sure that there are better ways to use your spare time apart from spending money, like reading or taking more exercise to keep fit. And for the most important, remember that “being” and “doing” are much important than “having”.
可見,學生在深度理解語篇內涵的基礎上,基于寫作情境回歸文本,將閱讀中探觸到的、可用于寫作的“零部件”巧妙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在借鑒文本內容的同時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添加了合理的細節(jié)支撐和交際性的過渡語言,使文章內容充實、邏輯清晰、語言地道,提高了寫作質量和效率,收獲了寫作的成就感。課堂反饋學生習作的過程中,學生間的分享也進一步開闊了思路,增強了以讀助寫、以寫促讀的意識。
實踐證明,這種“基于語篇,設置情境—結合情境,深度閱讀—回歸情境,遷移創(chuàng)新—評價、分享寫作成果”的教學模式將“情境”貫穿于讀寫活動之中。只要教師在文本分析的過程中設計的情境合理,該模式可以有效應用于高中英語閱讀文本教學的各種體裁和題材的語篇之中。
1. 為“讀寫對接”巧設“相關性”情境,以讀助寫
教師在分析閱讀文本時,不僅要分析作者寫了什么,用什么樣的語言寫,為什么寫,還要從文本中尋找能促進學生對主題意義理解的關鍵段和關鍵句,來確定主題意義探究的內容和落腳點(李寶榮,2018)。同時,教師還要分析學生生活經驗,認知能力和語言水平的發(fā)展點及其與主題語境內容的對接點,分析能促進學生深度理解的關鍵點和突破點,并以此為基礎設置情境,即情境設置要關注與學生生活的“相關性”。
以北師大版高中《英語》選修8 Unit 22 Lesson 1 Global Warming為例,這是一篇介紹global warming及其對人類造成的影響和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的說明文。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他們對這一話題雖不陌生,但由于語言的限制,基于此話題表達觀點存在困難。此文本內容與學生生活的相關性主要集中在:global warming與人類活動的關系,以及采取何種行動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危害加劇。在文本分析的過程中,教師發(fā)現可為“讀寫對接”設置如下情境(見圖2)。
針對此任務情境,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梳理文本邏輯,深入理解作者觀點。在此基礎上教師帶領學生重點關注作者關于global warming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的論述,由此梳理作為中學生應該做什么來避免這一現象的危害加劇,為讀后的寫作輸出任務提供內容和語言支持。此情境的設置符合中學生的身份特點,將文本相對復雜的話題與學生生活相結合,為讀寫建立了較好的對接。
2. 為“寫中回讀”巧設“真實性”情境,以寫促讀
為讀后活動設置寫作情境屬于建構類創(chuàng)造性活動,要求學生將課堂上所學應用到現實,解決實際問題,引領學生進一步回歸文本,提供使其升華思想的機會(葛炳芳,2018)。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將看似與之相距甚遠的話題帶入真實的情境中,為學生提供學為所用的機會;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需要根據情境回歸文本,提取閱讀環(huán)節(jié)輸入的語言,進行文本再利用,進一步深化閱讀,達到以寫促讀的目的?!皩憽奔仁恰白x”的成果,更是理解和重塑“讀”的過程。
以北師大版高中《英語》選修7 Unit 21 Lesson 3 Epidemics Explained為例,此文本屬于自然科學類,內容和語言都很復雜,具有一定的學術性,需要學生反復研讀才能深入理解關于各種“流行病”的知識,因此教師設置情境見圖3。
為“講座寫宣傳單”的情境很真實。學生為完成任務,必須回歸文本,尋找可以為之所用的信息及語言,這無疑為進一步深入文本、內化語言知識提供了機會,也是該情境設置的巧妙之處。
3. 為“遷移創(chuàng)新”巧設“開放性”情境,讀寫協(xié)同
實際上,閱讀對寫作更大的影響在于為學生的寫作積淀了較為豐富和有意義的內容:依托文本的主題意義和主要內容,學生拓寬了認識周圍世界的視野,增加了發(fā)揮想象力的機會,激發(fā)了對不同主題的思想和觀點(葛炳芳等,2018)。為此,任務情境的設置要給學生留有一定的發(fā)揮空間,要創(chuàng)造遷移創(chuàng)新的多種可能性,即情境設置要有一定的“開放性”。
以北師大版高中《英語》選修7 Unit 19 Lesson 1 Getting Ahead with English為例,此文本是一篇介紹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以及為學好英語提供建議的議論文。
作者的論述邏輯是“英語學習很重要,然而沒有語境很難學好。老師在學校里要盡可能創(chuàng)造語境,更重要的是課外要多一些高質量的輸入。有一些建議供參考……”考慮到英語學習與漢語學習的相似性,教師設置情境見圖4。
該情境中,學生需要將自己置于“鼓勵者和建議者”的角色,為好友提出“學好漢語”的建議。但情境所要求的邏輯顯然與閱讀文本的邏輯不符,需要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進行邏輯重組。有的學生很巧妙地將“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is very difficult in the absence of a native language environment.”作為鼓勵好友的內容之一;還有學生將“Some respected theories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believe that to attain a high level of fluency and accuracy in a foreign language, you need to be surrounded by it.”用在了“邀請好友來中國玩”的部分,邏輯非常清晰且有說服力。而在“提建議”部分,學生既可以借鑒文中內容和語言,又可以結合自己學習英語的體會加以發(fā)揮??梢姡谋绢愋碗m截然不同,但“情境”可以使學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巧妙而合理地進行遷移、補充,使自己的作品內容充實,邏輯合理,同時語言也得以潤色和提升。
可見,合理設置情境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機會學習借鑒文本語言和內容,還賦予學生一定空間,便于其進行邏輯重組和發(fā)揮。學生評價和分享同伴作品時,還可以互相借鑒,在同伴分享過程中拓寬思維。這種邏輯思維的改進和發(fā)展過程也是促成讀寫能力協(xié)同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經過一年多情境驅動讀寫能力協(xié)同發(fā)展的訓練,學生不僅在閱讀過程中更加關注文本內涵,而且在寫作過程中積極運用所學內容和語言,強化了根據不同情境運用不同交際性語言的意識。情境為學生從讀到寫的過程搭建了有效支架,培養(yǎng)了其讀寫結合的習慣和意識。
總之,為讀寫結合設置情境,教師需根據“讀寫對接、寫中回讀、遷移創(chuàng)新”的目的,遵循相關性、真實性、開放性原則,以達到以讀助寫及以寫促讀,從而實現“讀寫能力協(xié)同發(fā)展”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葛炳芳. 2018. 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讀后活動:理念,策略與思考[J]. 英語學習,(12): 5—8
葛炳芳, 蔣京麗,陳皓曦. 2018. 指向讀寫整合的中學英語課堂教學[J]. 英語學習, (4): 21—36
藍利霞. 2018. 巧用高考閱讀破除寫作魔障[J].教學考試, (30): 42—44
李寶榮. 2018. 基于主題意義開展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策略[J]. 英語學習,(11): 5—7
林蕓芳. 2015. 巧設語境 讀寫結合——落實“語用”教學的兩個策略[J]. 新教師, (3): 42—43
王初明. 2011.外語教學三大情結與語言習得有效路徑[J]. 外語教學與研究,(47): 540—549
王初明. 2012. 讀后續(xù)寫——提高外語學習效率的一種有效方法[J]. 外語界,(5): 4—9
王薔. 2016. 促進英語教學方式轉變的三個關鍵詞:“情境”“問題”與“活動”[J].基礎教育課程, (3): 45—50
董海麗,北京市骨干教師,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英語教研組副組長。
以上有關英語學習:巧設情境,促進高中生英語讀寫能力協(xié)同發(fā)展*的內容,來自《英語學習》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