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唯
《英語學習》:劉老師,您好!《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已經(jīng)頒布三年了。我們從2013年課程標準啟動修訂后就持續(xù)追蹤解讀,并刊發(fā)了一系列聚焦核心素養(yǎng)落地的文章。近年來,我們看到教師在《課標》的指引下,不斷在課堂上嘗試創(chuàng)新和突破,取得了很不錯的教學成果,十分令人欣喜,但同時我們也有一些不同的發(fā)現(xiàn)。首先,這幾年編輯部收到了大量關于踐行《課標》精神的來稿,但其中一些文章傳達的教學理念反映出一定問題。其次,我們在教研員和一線教師中間展開調研,了解到他們在實施課程理念的實踐中產(chǎn)生了一些困惑。劉老師,您是我國從事外語教育研究的專家和資深教材編者,想請您談談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劉道義:有問題和困惑是很自然的現(xiàn)象。如果我們只是把問題和困惑看作挑戰(zhàn)或難點,而不把它們看作機遇,那就不好了。我們在每一輪新課改啟動和使用新教材開展教學的初始階段都會遇到很多困難,因為我們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作出改變和創(chuàng)新。變化總是伴隨著新挑戰(zhàn),而變化其實是很好的機遇,是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動力。
我們在編制高中新教材的過程中有深刻體會。由于教材必須依據(jù)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教學目的、內容、要求和教學理念編寫,同時充分反映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因此教材編者需要不斷學習相關政策和標準,了解其貫徹實施的思路,同時還要結合社會發(fā)展,關注變革(尤其是科技方面的變革),不斷更新觀念,豐富知識儲備。編教材就如同編寫一本百科全書,對編者的挑戰(zhàn)是很大的,但大家會把這些挑戰(zhàn)看成提高自身素養(yǎng)的動力。
教師在面對問題和挑戰(zhàn)時也應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教師需要認識到,使用新教材和貫徹《課標》的過程必然是一個學習和磨礪的過程,教師只有堅持正確的做法,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才能得到提升,才能將挑戰(zhàn)變?yōu)闄C遇和動力。
《英語學習》:我們的調研結果顯示,教師遇到的突出問題之一是對新理念和新概念的理解不到位。比如,有些教師反映他們對《課標》中的一些說法感到陌生,理解起來有困難,因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知該如何貫徹《課標》的要求,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導致《課標》的實踐和落地受到影響。您如何看待這種情況?
劉道義:根據(jù)你們做的調研結果和相關數(shù)據(jù),我發(fā)現(xiàn)教師在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方面(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及英語學習活動觀等概念的理解上有一些不足之處。
第一,我認為教師要人手一冊《課標》,并且要認認真真地學習《課標》,細細品讀《課標》的內容。雖說教材是《課標》的具體體現(xiàn),但如果教師只盯著手頭上的教材,那么他們往往會感到茫然。由于教材并沒有標明哪些內容能體現(xiàn)思維品質培養(yǎng)、哪些內容能體現(xiàn)文化意識培養(yǎng)等,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自然不知道教材是怎樣體現(xiàn)《課標》的精神內涵的,甚至產(chǎn)生“我以前怎么教,現(xiàn)在還怎么教”的想法。總之,造成教師茫然之感的根源就在于其對《課標》的學習還不夠深入。
第二,我們不應把《課標》里的新理念和新概念看得很神秘。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不是從天而降、憑空而來的,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陶行知先生在談教育時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蔽覈远兰o就開始提倡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方針。無論是從教育家的觀點還是從我們國家的教育方針中,我們都能看到一個共識——教育的真諦是教人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本領?!墩n標》再次確定“普通高中英語課程作為一門學習及運用英語語言的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統(tǒng)一的特點”,并提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部,2018)。核心素養(yǎng)看似是一個新鮮的提法,實際上我非常認同林崇德先生說的,核心素養(yǎng)實際是對素質教育內涵的解讀與具體化。
素質教育(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是在二十世紀末被提出來的一個概念?!八刭|”(quality)主要是指人在先天的生理基礎上,通過后天的環(huán)境影響和教育訓練所獲得的內在的、相對穩(wěn)定的、長期發(fā)揮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質結構?!八仞B(yǎng)”是指在教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知識、能力、態(tài)度等方面的綜合表現(xiàn),這與中華民族文化中“素養(yǎng)”的含義是一致的?!八仞B(yǎng)”一詞,較早出現(xiàn)在《漢書·李尋傳》:“馬不伏歷(櫪),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yǎng),不可以重國?!睗h語中的“素養(yǎng)”不僅包含“能力”(ability),還有“修養(yǎng)”之意,而有些國家認為核心素養(yǎng)(competency)主要指勝任力或者競爭力。隨著世界多極化、經(jīng)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fā)展,各國都在思考二十一世紀的學生應具備哪些核心素養(yǎng)才能成功適應未來社會這一前瞻性戰(zhàn)略問題,核心素養(yǎng)研究浪潮席卷全球。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國當然要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zhàn)略,提升教育國際競爭力。因此,我國的教育領導部門提出各學科應以立德樹人為本,結合自身特點,提煉出可供訓練和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就像一座橋梁,可以使教育方針進一步細化和系統(tǒng)化,使素質教育轉化為教育教學實踐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體要求,即學生應具備的、適應其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素養(yǎng)要求。
第三,將《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課程目標結構(見圖1)與《課標》核心素養(yǎng)結構(見圖2)作一比較后,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后者在前者的基礎上向前邁出了一大步——《課標》體現(xiàn)了人的綜合素養(yǎng)要求,突出了語言運用能力和學習能力,豐富了文化意識含義,提高了語言學習的思維度。我認為,《課標》的最大亮點是將思維品質囊括其中。我為什么作這樣的判斷?長期以來,人們對外語學科存在一定的偏見,認為外語學習就是要靠“死記硬背”,不像數(shù)理化等學科那樣能開啟學生的心智。這種漠視外語學科的人文性和教養(yǎng)性的看法曾經(jīng)使外語教學在我國教育歷史上一度處于被邊緣化的地步。為了糾正偏見,我曾發(fā)表《啟智性英語教學之研究》一文,旨在為外語教學的思維性發(fā)聲。而《課標》提出的對思維品質的要求確實提高了人們對外語學科教養(yǎng)作用的認識。
《英語學習》:謝謝劉老師用歷史的眼光帶我們回顧了課程標準的發(fā)展歷程,我們希望您能就《課標》中的新理念進一步談談您自己的看法。
1.語言能力
劉道義:我已入耄耋之年,算是經(jīng)歷過歷史的人了。我看待這些變化或者問題,其實也是有一個提升的過程。
先從語言能力說起。語言能力也不是一個新的提法,早在二十世紀末就已經(jīng)存在。《課標》指出:“語言能力指在社會情境中,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教育部,2018)。我認為,語言能力包含兩層含義:一是辨認、理解和掌握英語語音、詞匯、語法知識的能力;二是在前者的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表達思想情感,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前者是語言解碼,后者則是語言運用。我國的英語課程與教材研究者清楚地看到,傳統(tǒng)的教材和教法的確存在忽視語用的問題。我必須承認,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教材基本上就是以教知識為主。為突出sentence pattern drills的作用,那時的課本和練習中出現(xiàn)很多類似“What is it?—It is a book. Is it a book? —Yes, it is. / No, it isnt.”這樣的對話句式,以現(xiàn)在的眼光看特別不真實。此外,那時中學英語教材編者將較多經(jīng)典文學作品選入書中供學生學習。總之,這個年代的學生很擅長背課文,但在實際生活中卻“聽不懂、讀不快、寫不了”,更不懂如何用英語與他人交流。于是,外語教育界的一些專家學者產(chǎn)生了強烈的改革愿望。二十世紀末,功能法和交際教學思想出現(xiàn)了,明確了語言的功能在于能運用語言“做事”。當時針對外語教育提出的目標是讓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為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打下基礎。中英合編教材也基于此目標設計教法,這給教師造成的沖擊比今天的課程理念大多了。經(jīng)過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大面積培訓,教師逐漸接受了互動式的教學,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把“一言堂”變成了“群言堂”。現(xiàn)在《課標》中的語言能力強調的不只是語用,還強調語義、語境、語篇、語體等。不論是語法、詞匯教學還是語言技能教學都要強調語義。此外,《課標》提出“主題語境”這一概念。主題語境并非一個全新的概念,《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是用“話題項目”來表述主題語境的?!墩n標》將主題語境分為三大部分(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這三大部分還被進一步細分為32項子主題。這些子主題與我們實際的社會、生活、科技發(fā)展等都緊密關聯(lián)。教師只有圍繞主題語境開展教學,才能教會學生根據(jù)主題語境來使用語言規(guī)則,而不是僅僅關注表達時所用的語言形式正確與否。語篇指實際的語言單位,是一次交際過程中的一系列連貫的語段或句子所構成的語言整體。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語篇學習時,不僅要讓學生理解段落大意,還要讓學生學會根據(jù)不同語體分析語言特點、篇章結構、邏輯思維、語義連貫、指代關系及表達形式等??梢姡Z言能力的要求與過去相比有了明顯的提高。
2.文化意識
接下來我再談談文化意識。對語言與文化的關系這一問題,我國外語教育工作者經(jīng)歷了一個由模糊到清晰的認識過程。翻閱百年來我國針對英語學科制定的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我們可以看到文化意識內涵的變遷。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們強調學習西方文化,所以外語教學中很少涉及中華文化。不少國人在國外能談莎士比亞,但卻不會談湯顯祖或《三國演義》,不能將這些中華文化元素順利地翻譯出來?,F(xiàn)在《課標》強調“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yōu)秀文化的認同……增強國家認同和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教育部,2018),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中華文化的重要性。此外,高中新教材幾乎在每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里都增加了中華文化因素。
過去外語教學在大部分時間非常重視學生對西方文化的學習。但有一段時間,我國的英語教材突出政治,過多反映革命文化,忽視了英語語言的規(guī)律,致使教材的語言質量較低,學生也很難通過語言學習形成跨文化交際的能力。然而,現(xiàn)在懂外語、了解西方文化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但很多外國人因為不了解中國而對我們抱有偏見。我希望年青一代能夠在國際上有更多話語權,把我們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更好地傳播出去。中國孩子必須懂外語,而且不能只會講外國故事,還要把我們國家的故事用外語講述給外國人聽,讓他們了解中國和中華民族。
還有一點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由于我們學習的是英語,自然要重點學習英語國家的文化,但同時我們也要學習非英語國家的文化,因為說英語的國家不只限于英國、美國、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等。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教材中,非英語國家的文化內容也要占一定比重。以人教版高中《英語》(2019年版)必修2 Unit 4 History and Traditions為例,該單元在介紹英國和愛爾蘭時突出其重視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的特點,同時介紹了我國曲阜與平遙的地方文化,還介紹了埃及、希臘、俄羅斯等國的傳統(tǒng)文化。以前的教材在介紹某個國家時,往往是像百科全書一般,呈現(xiàn)其所處地理位置、歷史等信息,而忽視對其文化特征的介紹,沒能凸現(xiàn)主題意義。新教材中的多元文化比較體現(xiàn)了英語學科素養(yǎng)的價值取向,也是課程和教材進步的體現(xiàn)。
《英語學習》:劉老師,您說我們在學習西方文化的同時,也要加強對中華文化的學習,那教師在教學中具體該如何操作呢?很多教師在實踐中會覺得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目標常常落空。
劉道義:雖然英語教材及其他教學資源包含豐富的文化知識,但由于部分內容是隱性的,所以教師難免會產(chǎn)生這樣的感覺。例如,教材中有一篇文章描述了美國新奧爾良黑人的“爵士葬禮”(jazz funeral),人們在葬禮結束前通過唱歌跳舞紀念死者的一生,這在中國是讓人匪夷所思的。此外,東西方婚嫁喪葬時人們穿戴的服飾和所用鮮花的顏色也有所差異。以往教學常滿足于讓學生理解語言而忽視對中外文化的比較,如今教師根據(jù)《課標》中對學生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要求,就一定會有意識地改善自己的教學。新教材本身加強了有關多元文化比較的內容。通過問答或討論活動,文化差異被顯性化了。我想,教師若能加強自身的文化意識,便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知識,同時選擇一些合適的材料并加強課堂內外的文化滲透。如教師可以利用語言學習材料激活學生對中外文化差異的意識,引導他們對比不同的價值觀、思維方式、社會習俗;結合語言教學,了解并對比英語和漢語中詞匯、習語、諺語、禁忌語、委婉語、比喻等蘊藏的文化內涵;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戲劇表演,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語言和文化的密切聯(lián)系;結合語篇內容,補充一些與之相關的背景知識,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例如講授有關美國的多元文化時,教師可提供不同文化場景,設置“走遍美國”“走遍中國”的虛擬平臺,讓學生自由選擇場景并置身其中,親身體驗文化差異。
3.思維品質
《英語學習》:劉老師,編輯部在處理雜志來稿時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喜歡討論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有的教師認為一堂英語課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忽視了真正的語言學習;還有的教師在設計活動時生搬硬套,將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思維能力層級一一對應。教師對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認識似乎出現(xiàn)了偏差。您能為我們講講教師到底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嗎?
劉道義:一切學習活動都離不開思維。語言學習和思維發(fā)展密不可分,這一點我覺得教師要認識清楚。教師一定不要對教學活動“貼標簽”,不要認為“這個活動體現(xiàn)了對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那個活動體現(xiàn)了對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滲透在語篇教學、語言知識教學、語言技能培養(yǎng)等各個活動之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現(xiàn)在大量的文章論述閱讀篇章中的思維活動,這是個好現(xiàn)象,不過詞匯、語音、語法學習也離不開思維活動啊!過去我們雖然沒有提出思維品質這個概念,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教學大綱就提出發(fā)展智力,提高思維、觀察、注意、記憶、想象、聯(lián)想等能力的要求?!墩n標》的描述更為明確,要求學生“能辨析語言和文化中的具體現(xiàn)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構新概念,分析、推斷信息的邏輯關系,正確評判各種思想觀點,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具備多元思維的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教育部,2018)。
我以詞匯教學為例來說明。正如索恩伯里所說,掌握一個單詞,不僅要掌握它的音、形、義,還要掌握其語法特征、構詞法、搭配、詞義變化、詞的運用等。英語詞匯學習需要依據(jù)思維系統(tǒng)(mental lexicon),如果讓單詞脫離這個系統(tǒng),學生學起來效率必然很低;如果掌握其規(guī)律,學生就能夠成串地學會許多詞,詞匯學習的難度會大大降低。如果學生一開始就掌握了詞的拼讀規(guī)律,將音、形、義聯(lián)系起來,“聽其音知其形,見其形知其音”,加上實物、圖像或動作,詞必然會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記憶起來就很容易了。如學生能注意到詞的語法意義,加上詞的派生、復合、轉義等,就能一下子學會一串詞。英語中還有很多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這也是詞匯學習的難點,如果學生借助語篇提供的語境把這個難點也攻破了,那就能一通百能通地把語言學“活”了。接下來需要學習的還有詞的搭配、詞的運用情境(口頭語/書面語)等,學生要積極調動自己的觀察、記憶、分析、聯(lián)想、推理、概括、應用等一系列思維機制。經(jīng)過有效的思維訓練,學生就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不可能學不好英語。
教師要因勢利導,設計一系列活動和練習來幫助學生掌握英語詞匯,促進其思維能力的提升。詞匯教學活動形式多樣,教師不要怕被批評教學“碎片化”,講公開課時就不敢教詞匯了。教材始終堅持通過聽讀語篇呈現(xiàn)詞匯和語法,但理解詞匯和語法是理解整個語篇的前提。我永遠不會忘記我的大學老師楊樹勛博士是怎樣教英語詞匯的,他讓我養(yǎng)成了閱讀時特別注意關鍵詞、短語和成語的習慣,我至今編教材也一再強調要重視詞塊而不只是單個詞的呈現(xiàn)。
詞匯練習方式非常多,有詞義匹配、拼圖猜詞、標記、翻譯、聯(lián)想、詞義對比、詞匯網(wǎng)絡(network building)等,這些方式哪個不要求學生動腦思維?當然,各種練習方式對思維度的要求是有區(qū)別的。比較圖3中的兩種抄詞法,不難發(fā)現(xiàn)左邊是傳統(tǒng)的抄寫方法,學生只要照抄單詞即可,而右邊則要求學生將單詞分類抄寫在不同圈內。同樣是抄寫單詞,學生在抄寫時的思維過程卻不同??此坪唵蔚姆诸悓λ季S的要求已經(jīng)從簡單的識記上升到比較、鑒別、梳理等分析性思維水平。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提升了思維能力,也從這種具有挑戰(zhàn)性的抄寫中獲得了樂趣。高中新教材里的詞匯練習增加了與單元語篇主題密切聯(lián)系的文段選詞填空或換詞活動,挑戰(zhàn)性強,對訓練學生的分析、判斷、邏輯、應用等高階思維能力有很大幫助。
說了這么多,我就是想強調:教師不要認為只有閱讀教學活動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要有意識地嘗試將思維能力培養(yǎng)貫穿到所有的語言活動中,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便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英語學習》:平時我們往往會更關注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您這次從另外一個角度解讀了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方式,讓我們醍醐灌頂。
4.學習能力
劉道義:關于學習能力這一部分,我已經(jīng)多次談過,在此就不再贅述了,感興趣的教師可以去讀一讀《英語學習》以往刊登過的相關文章(見文末附錄)。我們教師要始終致力于幫助學生獲得終身學習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幫助學生愛學習、會學習,并學有所用。
5.英語學習活動觀
《英語學習》:劉老師,有些教師對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概念理解及其具體實施方法感到困惑,請您為我們解答一下。
劉道義:教師對英語學習活動觀感覺理解困難,原因也在于教師覺得這是個新東西,不了解它的歷史?!敖浑H活動”這一概念最早出現(xiàn)在1988年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初審稿)》里。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我國興起了“任務型活動”的教學熱潮,因此教師對“活動”一詞應該并不陌生。《課標》提出:英語學習活動觀是指學生在主題意義引領下,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體現(xiàn)綜合性、關聯(lián)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使學生基于已有的知識,依托不同類型的語篇,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自身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fā)展、文化知識理解、多元思維發(fā)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教育部,2018)。英語課程內容包含的六個要素(上文加粗字部分)就是靠學習活動將其有機地結合成整體的(見圖4)。新教材把《課標》規(guī)定的主題語境循環(huán)反復地安排在各個單元之中,而每個單元的語言知識(語音、詞匯、語法、語篇和語用知識)和文化知識在主題語境的引領下被貫穿到不同類型的語篇之中。教師通過組織教材中的活動,用聽、說、讀、看、寫等方式,讓學生吸收、理解和內化這些活動中的知識和技能,最終產(chǎn)出自己的語言來表達思想。產(chǎn)出方式可以是說、寫、翻譯或表演,也可以是做項目。教師在幫助學生完成學習的過程中,必須有計劃地融入對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英語學習活動就是這樣將課程六大要素關聯(lián)成一個整體的。
《英語學習》:《課標》強調主題語境,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有些教師會覺得為了設置一個活動或練習,還要去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比起純粹地讓學生做活動或練習要麻煩多了。
劉道義:由于《課標》強調了主題語境,有些教師會抱怨詞匯、語法等教學過程中設計活動的難度變大了。但其實新教材都已經(jīng)為教師設置好了活動和練習,教師只需要扎扎實實地用好教材,適當?shù)馗鶕?jù)學情作一些取舍,就能把課上好。教材中的學習資源和考試題比起來可要豐富多了。
《英語學習》:劉老師,教師該如何理解“將教材用好就是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落地的有效方式”這句話?
劉道義:新舊教材對比的例子很多。以人教版高中《英語》(2019年版)選擇性必修2 Unit 2 Bridging Cultures為例,這個單元的主題意義首先體現(xiàn)在單元開篇頁的主題圖(中國留學生與外國學生同堂學習的情景)和引言(I am not the same, having seen the moon shine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world. —Mary Anne Radmacher)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頭腦風暴,談談自己對出國學習與文化交流的看法。值得說明的是,舊版教材中與之相對應的是選修7 Unit 5 Travelling Abroad,其中的語篇Keep it up, Xie Lei Chinese Student Fitting in Well僅介紹了中國學生在國外的學習、生活經(jīng)歷,包括如何適應當?shù)氐沫h(huán)境、生活習慣,如何進行語言交流,還提到學生寫論文引用文獻必須注明,要多讀參考材料,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觀點甚至是質疑等,沒有特別突出中外文化交流。新教材中這一單元Reading and Thinking板塊的語篇 “Welcome, Xie Lei!” Business Student Building Bridges, 其活動任務是Read about Xie Leis experience on an exchange programme。語篇講述的也是中國學生出國學習,但內容就豐富了很多。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文中增加了文化交流(交換留學生項目)的部分,如Xie Lei選擇住在外國人家以便更好地了解當?shù)匚幕?,同時還經(jīng)常回答房東家人提出的有關中國的問題,互相交流做飯的經(jīng)驗,這就凸顯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元素,突出了Bridging Cultures這一主題意義。關于學生在閱讀中需要重點掌握的學習策略,教材中也給出了一個提示框,即Understand Long Sentences部分,包含非常詳細的說明。而舊版教材僅在整個單元末尾設置一個總的Learning Tips,不像現(xiàn)在將具體內容分布在各個學習板塊。
接下來就是詞匯和語法學習的環(huán)節(jié),即 Learning About Language板塊。前面我已經(jīng)講過,詞匯教學和語法教學中都貫穿了對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更全面地說,是貫穿了對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還涉及對學習策略的指導,即學生如何使用策略來學習這些知識。
Using Language板塊是教材提升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地方,有聽、說、讀、寫的活動。在語篇選擇上,本單元的語篇是一篇關于探討出國留學利弊的議論文,呈現(xiàn)了兩個家長的截然相反的觀點,但沒有指出誰對誰錯。這樣的語篇其實就是想引導學生對一些具有爭議的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這也體現(xiàn)了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
Assessing Your Progress板塊旨在檢測學生對詞匯、語言知識點等的掌握情況,其中的練習都與單元主題相關。學生在學完整個單元后,如果想要完成這個板塊的Project(帶外國學生參觀學校),那他們不單要有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有時還需要會畫圖、設計、演話劇等,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有機會施展多種才能,鍛煉他們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
與舊版教科書不同的還有,新教材增加了Video Time板塊,該單元加了有關外國學生在華學習漢語和中華文化的體會的視頻,通過“看”錄像,學生對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會有更深的認識。
《英語學習》:劉老師,我們還有一個疑問。有些教師說因為不了解考試是如何體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的,所以在開展測評活動時也沒有參考標準,還是跟著高考的指揮棒走。您對此怎么看呢?
劉道義:教師如果“以考定教”,必然會出現(xiàn)上課時將教材內容走過場、花很多時間講考試題等問題。這些問題確實是長久以來一直存在的。
其實,我國一直在改革外語測評制度,改革力度也很大,致力于貫徹落實《課標》的精神。比如,過去試題重知識點考查,后來重交際性,題型上也變得越來越豐富,有了聽力和補全對話,現(xiàn)在又增加了語篇閱讀分析和寫作等,這些都是好的變化。我國考生人數(shù)眾多,如果將試題都設置成主觀試題,必然會造成巨大的評分難度。但不管測評怎么改革,教師都要認識到“以考定教”的思想是絕對錯誤的,也是違背教學規(guī)律的。中考和高考作為選拔性考試,在出題上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和要求,無法體現(xiàn)具體的教學過程,不能像教科書那樣細致地按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系統(tǒng)地、由淺入深地、由簡到繁地、由易到難地進行安排,因此學生難以通過研究試題打下扎實的英語基礎。
盡管測評制度已經(jīng)改革,測評的手段和工具越來越多,題型也更豐富,正朝著新課程的方向發(fā)展,有些考試還通過加大試題的思維度和對中外文化內涵的考查等,嘗試測評考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但測評的作用還是不能與教材教學相提并論。
目前有些教師的思維因為受到考試的限制,顯得有些狹隘??荚嚦隽耸裁葱骂}型,教師就抓住不放。比如寫作題型中出現(xiàn)了讀后續(xù)寫,于是關于讀后續(xù)寫的探討文章比比皆是,似乎這類題型最能考查學生的思維品質。其實,寫作過程本身就是思維的過程,無論是仿寫、改寫、縮寫、續(xù)寫或命題寫作,都需要構思、謀篇、布局,而不同語篇類型有其自身的特點。教材里提供的寫作訓練指導是全方位的,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教學生收集數(shù)據(jù)(collect data)、產(chǎn)出想法(generate ideas)、厘清思路(organize ideas in order),再考慮其中的措辭以及連貫、指代等邏輯關系,最后產(chǎn)出語篇。這種訓練涉及對語言運用能力、寫作技巧、邏輯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及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等,不是讀后續(xù)寫這一單項訓練能實現(xiàn)的。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大量閱讀,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有了“厚植”必有“佳作”,到考試時還有什么樣的考題不能應對?。?h3>寄語新時代的教師
《英語學習》:劉老師,您覺得《課標》與《課標》引領下的教學實踐是什么關系呢?希望您能給新時代的教師提一些教學建議。
劉道義:將《課標》具體化的方式就體現(xiàn)在我們的教材和教學上。教材設計需要靠教材編寫者,而教學設計就要靠教師了。教師必須把教材里面體現(xiàn)的《課標》精神貫徹到實際的教學中去,這里面是有很多學問的。
最重要的一點,我認為是教師要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多讀書、愛讀書,要吃透《課標》精神和教材的新特點。教師可以多關注教學期刊上的文章,其中有很多前沿的教學理論和優(yōu)秀課例。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教師教學用書,更深入地了解教材。我相信大家認真學習后,很多困惑便會迎刃而解了。
其次,教師要了解學情。我有一個叫作CARD的“錦囊妙計”,即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需求“改變”(change)教科書的部分活動(如調整順序、降低難度等),“增加”(add)語篇或活動,“調換”(replace)課文或活動,以及“刪減”(delete)部分項目。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教學。
總之,教師要提升有效整合教學資源的能力。使用同一套教材的既有發(fā)達地區(qū),也有偏遠地區(qū)。作為教材編者,我們在編寫材料時也會考慮這一情況,使教材中的語篇難度具有一定的梯度變化。如果有的語篇偏難或偏易,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整合,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
《英語學習》:謝謝劉老師接受我們的采訪,希望您談到的這些內容能給教師在落實《課標》、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帶來指導和啟示。
參考文獻
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劉道義. 2015. 啟智性英語教學之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1): 80—90
劉道義. 2017. 如何有效地發(fā)展英語語言能力[J]. 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 (1): 3—6
劉道義. 2018. 論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的文化意識[J]. 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6): 3—8
劉道義. 2018. 談英語學科素養(yǎng)——思維品質[J]. 課程·教材·教法, (8): 80—85
劉道義, 何安平. 2021. 英語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利用與評價[M]. 南寧: 廣西教育出版社.
《英語學習》2017年第3期《英語學習能力的發(fā)展過程》
《英語學習》2017年第4期《外語學習能力的主要特性》
《英語學習》2017年第5期《運用學習策略發(fā)展外語學習能力》
劉道義,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員、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
以上有關英語學習:談高中英語新課標實施中的問題和挑戰(zhàn)的內容,來自《英語學習》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