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fā)展,旅游業(yè)在我國呈現穩(wěn)定發(fā)展的態(tài)勢。國際旅游也逐漸成為一種潮流,而不同國家由于生活背景和文化背景不同,需要翻譯才能夠進行溝通。本文以此為基礎,來探討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旅游英語有何差異。運用跨文化的思維,分析英語翻譯的技巧,再具體分析旅游景點名稱的翻譯、旅游景點導游詞的翻譯、我國著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翻譯以及旅游景點的文化信息處理,讓國外游客充分地了解和理解中國優(yōu)秀文化,減少傳播中的沖突和隔閡。
關鍵詞: 旅游景點; 跨文化意識; 英語翻譯; 運用; 融合;
近些年,全球經濟迅速發(fā)展,旅游業(yè)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呈現上升態(tài)勢。國際旅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它可以讓身處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的人們相互了解。國際旅行不僅是商業(yè)模式,還是一種跨文化交際行為??缥幕浑H是指受不同文化背景、生活習慣影響的人們,進行相互的交流和溝通。若從心理學角度進行分析,是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相互之間進行信息的傳遞過程。本文論述的主題是旅游景點中英文翻譯的問題,同時也是跨文化交際行為。在旅游景點開展翻譯工作,服務的對象主要是母語不是中文的國外游客,信息傳播是其次要目的,主要意圖是使顧客的注意力得到吸引,使顧客對于旅游目的地產生強烈的興趣,被目的地的歷史文化、人文景觀、自然風情等所吸引,進而引發(fā)購買行為。因此我們必須將跨文化的思維和意識融入到旅游翻譯中。
一、不同文化背景對旅游英語翻譯的影響
旅游翻譯會受到不同的背景的影響,原因主要在于不同國家的人們對事物的理解受文化背景的影響,不同國家在歷史發(fā)展中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內涵。如我國具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大物博,在時間的積淀下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風情。國外人們也會受其歷史文化和宗教特色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在不同歷史背景和文化環(huán)境中,翻譯會有一定的差別。工作人員在開展翻譯工作時應將旅游地本土特色融入其中。
二、跨文化意識在旅游翻譯時技巧分析
旅游景點英漢互譯的前提是尊重他國文化,各國都存在文化差異。如我國認為紅色是喜慶祥和的象征,而西方則認為紅色是血腥暴力的體現。我國的旅游景點中有許多具有特定文化內涵的因素,當國外友人進行旅游參觀時,需要借助翻譯的力量來理解其文化,因此翻譯要充分考慮不同地區(qū)的文化特色,幫助國外友人理解中國的文化,進而促使國內旅游業(yè)發(fā)展[1]。
(一)跨文化意識與旅游翻譯融合策略
1. 音譯和意譯相結合策略
國外友人主要是通過景點的翻譯來了解和掌握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因此旅游英語中最基礎的單位便是景點的翻譯。它主要是指對各個地名進行翻譯,由于名稱文化內涵包含較少,所以一般以音譯為主。如我國的北京、上海等可以直接用英語翻譯成Beijing和Shanghai。但還有一些地名無法用直接音譯的方法,必須將音譯和意譯結合起來,如海月廣場需要翻譯成Sea-moon Square,亞龍灣則需要用Yalong Bay來翻譯,我國還有許多景點需要用此方法來翻譯。但若景點地名全部用意譯來表示,那么便會使所有內容全部變成英語,我國特有的信息內容便無法向國外友人傳遞,并且我國的景點地名很多涉及歷史典故和神話傳說,翻譯時也要追求文雅,風格獨特。
2. 專用地名和通俗地名相結合策略
旅游景點的名稱大多由專用地名和通俗地名結合而成,我國的景點主要分為人文和自然兩類,不同地區(qū)的名稱各具特色。如我國的人文景觀南山寺,可以翻譯成Nan shan Temple,其中的Temple就屬于通用名稱。自然景觀主要包括我國的山川、河流、石頭等,也可以將通用名稱和專用名稱結合起來,這樣既可以看出我國旅游景點的類別,還可以將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區(qū)別進行展示[2]。
3. 對單詞進行適度的刪減翻譯
英文講究簡單直接,而我國文化講究表意,通過辭藻的堆積形成特定的意象。因此,我國許多表達在英語中就會顯得有些繁瑣,翻譯時要進行必要的刪減工作,將一些不必要的修飾詞語進行刪除,使含義表達更為明確,內容更加直觀具體。因此在翻譯時將內容文本中的修飾、華麗的詞語進行刪除,為外國友人講解主要內容即可。通過簡潔明了的話語,讓外國友人掌握故事梗概,這樣既可以保留我國特有的文化特色,還可以使內容得到直觀簡潔的呈現,讓人們更樂于接受。
三、運用跨文化意識對旅游景點名稱進行翻譯,讓游客體會其內涵
在工作實踐中,旅游翻譯工作既嚴肅又有趣味,但不論是嚴肅或是充滿趣味,最重要的是國內外友人交互求真。交互是指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進行弘揚,向外國游客展示真實的中國文化,同時又把外國文化引進。求真是指翻譯時要將跨文化意識引入其中,基于旅游景點特有的文化背景,展示其真正的含義,來使中國與外國友人取得互通互聯[3]。景點名稱的翻譯,只有上文提到過的音譯或者意譯這兩種方法還不夠。我國歷史悠久,許多旅游景點都有其背后的“故事”。因此,在進行翻譯工作時,必須牢記跨文化的意識,綜合運用音譯、直譯、意譯的方法,使外國友人能夠理解譯文的真實含義,提升外國友人的心理接受力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度。如對于斷橋殘雪的譯文,有許多文本,如Snow on the Broken Bridge,Snow Sceneon the Broken Bridge,Last Snow on the Broken Snow等,但這些版本都只是根據音譯或者意譯的方法直接翻譯內容,景點所蘊含的意境沒有被翻譯出來。因為斷橋殘雪這一景點具有它獨有的歷史文化背景。
在我國南宋時期,朝廷只偏安于江南一帶,不圖恢復中原,當時一批有志氣的文人對此非常不滿,于是常常寫文著作,來發(fā)泄心中的苦悶。當時畫家作畫時,常常只畫一角或者半邊,通過這樣的畫作來諷刺南宋政府。冬天之際,下了雪之后,在破舊的古橋之上雪還未完全融化。在畫家們看來,這種景色就仿佛當時的南宋朝廷,大好河山只有殘山剩水。斷橋殘雪之名便由此得來。根據上文所列的譯法,譯文只是反映了景點的字面意思,沒有翻譯出歷史文化內涵,若翻譯成Remnant Snow on the Broken Bridge則會更好。它相對于前文的譯法,更能體現出斷橋殘雪所蘊含的豐富內涵。又如杭州的名泉———虎跑夢泉,當地人多將它翻譯為“The Dreamed Tiger Running Spring”,但這種譯文非常不符合景點的名稱,因為這名泉水背后有一個傳說。據說在我國唐元和十四年,有一位高僧名叫性空,來到虎跑寺修行,但此處沒有水井,無法喝水、洗漱。性空就準備離開此處,在他當晚睡覺時,夢到有位神仙告訴他,南岳衡山有童子泉,當遺二虎移來。性空醒來后,果然看到有兩只老虎,跑過來挖井,此處便了水。隨后他就在此地修行,并定居于此。將此泉取名為虎跑夢泉。并且這里的跑應該念到第二聲,含扒土之意,虎跑夢泉的直譯應該為“The Dreamed Tiger Pawed Spring”,但根據意譯的翻譯方法,可翻譯為“Tiger Spring”,在翻譯名稱的基礎上,可以在對景點的來歷進行注釋,使國外友人也了解到這一神奇的傳說故事,對中國文化產生認同感。在翻譯時,采用音譯、意譯、直譯相結合的方法,能達到最佳的翻譯效果。
再如,我國故宮的太和殿,可以采用直接音譯的方法,翻譯成“Taihe Dian”,采用意譯法可翻譯為“The Throne Hallof Supreme Harmony”,也可以將音譯法和意譯法結合起來,翻譯為“Taihe Dian or The Throne Hall of Supreme Harmony”。這樣的翻譯方法將我國文化與外國文化相結合,可以更好地幫助外國友人理解景點的深刻內涵。
四、運用跨文化意識合理選擇景點翻譯導游詞,使導游詞充滿專業(yè)度和人情味
旅游景區(qū)文案撰寫人員為了突出景區(qū)的文化內涵,常喜歡引經據典、運用成語,采用華麗的辭藻。這就要求翻譯要選擇正確合理的英文單詞,讓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都可以理解其中的含義。在許多景區(qū),導游通常用講故事的方法來為游客介紹景點的內容,但故事蘊含著我國古典文化的背景。如果聽者對我國的文化常識、文化背景不了解,那么不管導游將故事講得如何好,都不能讓聽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內涵,如景點“黃龍吐翠”,具有多種翻譯方法,Yellow Dragon (Cave) Dressed in Green,Yellow Dragon Exuding Yellow Dragon Spits Green。但如果不了解黃龍洞的景色,再添加合理的朦朧化想象,就很難用英語的形式將這美麗的景色表達出來。因為黃龍洞中有一個很深的水池,水池的四壁上掛滿了藤蘿,與苔蘚相互映照,形成翠綠之色,并且藤蘿經過池塘向后山爬去,經過一路上的假山綠樹,從遠處來看,高高的假山、蒼蒼的藤蘿、松竹交相輝映,整個景區(qū)好像被藤蘿松竹所吞沒,所以,“吐翠”這個詞翻譯為Spits Green不恰當。并且,“Spits”在英文本意中還具有吐痰、吐口水的意思,會把名勝古跡的形象和意境破壞掉。如果將“黃龍吐翠”翻譯為“Yellow Dragon(Cave) Dressed in Green”,它美麗的景色和朦朧的意境便會表達出來。除此之外,中西方思維方式以及審美的不同在翻譯時也應考慮到,例如:杭州西湖的景色,風光奇麗、美麗動人,其中的千峰、凝翠、明鏡、洞壑、幽深等詞,極具中國特有的審美情趣和意味,但如果不考慮外國的文化語境而將它們進行直譯,不符合英文的行文習慣,國外游客理解更困難,因為游客在傾聽解說時,會根據本國的文化特色及已有的知識經驗來分析。因此,在翻譯時必須考慮中外語境的差異,選擇合適的詞語,使其符合國外友人的接受語境,并且這樣的導游詞也充滿人情風味,國外游客也易于接受。在翻譯時還必須考慮特定的預期,導游詞具有預訂的功能指向性,它是面向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及生活環(huán)境下的人們,向他們展示中國特有的人文風光和歷史風情的文體,這就向導游詞提出了要求,必須以滿足客戶的需求為出發(fā)點,但同時應當立足于我國的文化背景和特色[4]。
五、運用跨文化意識翻譯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讓游客理解我國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
我國具有5000多年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許多經典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但國外游客由于生活環(huán)境的差異,對這些經典并不了解。因此,當我們在向國外游客介紹這些經典時,仍然要以傳播我國的文化為主要目的,結合上文所述的直譯、音譯、意譯等多種方法,來開展翻譯工作。例如翻譯秦始皇時,國外游客不了解我國的歷史文化,不知道秦始皇是誰。因此,在翻譯時必須融入跨文化的意識,將秦始皇的有關資料進行補充,讓游客了解秦始皇的身份、功績、歷史地位等,翻譯為“Qin-Shihuang,the first emperor in Chinese history who united China in 221BC”,可以讓國外游客很清晰地知道歷史人物的豐功偉績,還可以運用跨文化的意識結合類比手法開展翻譯工作。如中國的梁?;c西方的羅密歐和朱麗葉很類似,孔子在我國的地位就如同亞里士多德在希臘的地位,還可以將《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和豬八戒比作迪士尼的米老鼠和唐老鴨。這樣國外游客就能一目了然地知道歷史故事。再翻譯歷史事件時,我們也要注意運用跨文化意識,對待不同國家的游客,翻譯時可以將我國的文化與他國的文化進行融合類比,找到相似之處進行聯系,則更容易使國外游客了解中國的文化。
六、運用跨文化意識開展景點翻譯文化信息處理工作,減少跨文化傳播中的沖突和隔閡
傳播中國優(yōu)秀文化是旅游文化的重要任務之一,國外游客來中國旅游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了了解中國優(yōu)秀文化。為此,若使跨文化傳播獲得成功,還必須要解決不同文化中所存在的政治分歧、種族差異、種族偏見、群際沖突內容,這就對翻譯提出了要求,要用跨文化的意識來應對景區(qū)翻譯的文化信息處理工作,尋求中外最大限度的理解。達奈曾經說過“翻譯人員必須根據假想讀者的意圖來調整相應的信息負荷,否則接受者可能會失去信息中的關鍵部分,或是因為譯文太難理解而選擇放棄閱讀”。翻譯人員在對旅游景點進行翻譯時,應從跨文化傳播的角度來進行合理的信息處理,對譯文進行適當的增加背景信息的注釋或者刪除文本中的冗余信息。如文本內容為“賀龍元帥的銅像由潘鶴教授設計,銅像位于天子山的賀龍公園,共計高6.5米,重量大約有100來噸”,而在景區(qū)中,這句話的翻譯文本為“he Grand Bronze Statue of Marshal He Long,one of the founde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born in Sangzhi somewhat 60 kilometers from the tourist site,lead many battles during the Chinese Civil War and Anti-Japanese War”。首次看到翻譯文本時,很多人會認為譯文與原文不符。翻譯文本與信息內容有很大的出入。漢語文案中重點是強調設計者的出名,雕像具有雄渾的氣魄,而翻譯文本的重點是介紹賀龍元帥的生平事跡。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因此,在進行旅游景點的翻譯工作時,什么時候翻譯,什么時候不翻譯,翻譯什么,怎么翻譯等都需要翻譯人員深度的融合、滲透和運用跨文化的知識。在某些比較敏感的話題上面,更應該如此,不同國家和民族對待宗教、種族、政治等因素有不同的理解,翻譯人員要將這些因素考慮在內,以求最大的文化貫通。例如西安著名的旅游景區(qū)兵諫亭,在此之前,名字一直是捉蔣亭,但出于中臺兩岸關系的考慮,相關部門將它的名字進行了更改。
參考文獻
[1]梁建東.文化間性、跨文化文學重寫與翻譯[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100-101.
[2]曹永玲.旅游英語跨文化交際翻譯探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1(3):117-118.
[3]高豐.旅游景點解說翻譯中的跨文化意識[J].讀與寫雜志,2018(10):17.
[4]韓珊珊.旅游景點英語翻譯過程中跨文化意識的應用研究[J].武漢商學院學報,2017(1):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