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文:
He dug his face deep in the warm curve of the pillow.
原 譯:
他把臉深埋進溫暖的枕頭的曲線里。
辨 析:
這樣的翻譯在學生翻譯作業(yè)和如今的翻譯作品里都很常見,也不能說是錯譯。但是好的翻譯應該通順、自然,符合中文的習慣?!扒€”多少有點抽象,臉怎么埋得進去呢?你會問,英文原文不就是the curve of the pillow嗎?不錯,英文的落腳點是在curve,問題是,漢語和英語有時看問題的視角焦點不一樣。例如:中國內(nèi)地 → inland China,三角債 → debt chain,三角戀愛 → love triangle,official Cairo → 開羅官方,leading Americans → 美國領導人。
由于西方的傳統(tǒng)思維注重邏輯分析,英語的著眼點往往比較抽象,而漢語則多以具體的形象為焦點。請看下面這兩句:
(1)He was really touched by the the rhymic and melodic flow of the music. 照字面這一句應譯作“他真的為音樂的節(jié)奏和旋律的流暢所打動”,但是把抽象的“節(jié)奏和旋律的流暢”改為“流暢的節(jié)奏和旋律”顯然要勝出一籌。
(2)He was reluctant to get up and wanted to enjoy another warm moment of the quilt. 這一句英語的焦點是moment,但是譯成“(他想要再享受一會兒被窩里的)溫暖的時刻”顯然有點別扭,如果改譯為“(他想要再享受)一會兒(被窩里的)溫暖”會通順得多。
所以,原句最好譯為:他把臉深埋進溫暖柔軟的枕頭里。(“曲線的枕頭”當然不通,所以將curve意譯為“柔軟(的)”。